殷墟博物館新館周年記
殷墟博物館新館甲骨展陳。
李玉蘭攝
安陽洹水之濱,和風吹拂,草色正在返青,寬闊的水面映襯著藍天。土臺與水面環繞的殷墟博物館,形如一件青銅方鼎,寧靜、莊嚴。正值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一周年,排隊等候參觀的學生,帶來了最早的春意。
殷墟博物館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在商王朝的都城遺址殷墟,館內展陳有令人震撼的商代車馬坑,精美的青銅器、玉器,刻寫有早期文字的甲骨。這些文物,展現了中國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
商文明是當時東亞地區最繁盛的文明。規模宏大的都城與陵墓,發達的手工業,成熟的文字,規范的等級制,體系化的宗教信仰,延伸至遙遠區域的資源與技術流通網絡,所有這些都是商文明的成就,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成就。在商文明的影響下,中國的廣大區域進入了青銅時代,文化的統一格局進一步形成。商文明的中心正是在殷墟。殷墟也是最早被世界認識的中國古代遺址之一,并被視為中國早期文明的代表。
殷墟還是中國考古學的圣地,因此,殷墟博物館也是一座記錄中國考古學史的博物館。殷墟首次科學考古發掘是在1928年,直到今天,殷墟考古依然不斷有新發現。殷墟成為中國發掘時間最長的遺址,考古工作與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相伴始終。很多考古學家都在殷墟留下足跡,他們或者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殷墟,或者帶著殷墟的工作經驗走向全國,殷墟成為培養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在博物館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考古學的開端與發展,考古理念、方法、技術的演進,考古學家的探索和成就。
走進這樣一座將時間凝固的博物館,我們能夠更真切地感知歷史。在這個信息時代,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在電腦上輕松欣賞到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文物,甚至還能看到很多面對實物都難以觀察到的細節。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仍然愿意來到博物館?因為在這里,我們收獲的不只是知識,甚至不只是像考古學家那樣近距離感知歷史的獨特體驗,我們還能懷著“朝圣”般的情感沉浸在歷史中,通過這種沉浸,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殷墟博物館以現代的方式展現著古老的文明。新館開館一年來,共接待觀眾180萬人,在熱搜榜中名列“考古遺址博物館”的榜首。博物館同時開設內容豐富的特色展,助力文物保護修復,組織學術會議與講座,舉辦特色教育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近百年來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是博物館的基石。未來的殷墟考古,也將成為博物館發展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