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碟小“菜”繪就農文旅“咸”香畫卷
涪水之濱,巴王之陵。烏江與長江交匯的河谷地帶,一顆顆青菜頭在這個冬天蓄勢待發。從田間到餐桌,從鄉村到城市,重慶風物涪陵榨菜,正在繪就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畫卷。
二渡村位于重慶市涪陵區江北街道東南,地處涪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涪陵榨菜集團以及最大的優質青菜頭選育栽培基地。二渡村以科技為引領,將科研和生產加工強強聯合,借勢國家現代化農業建設,提升發展主導產業,打造了“高科技+精加工+大基地+強旅游”的榨菜全產業鏈格局,用小小青菜頭撬動“科工農文旅一體化”的大發展。
青菜頭在秋冬生長,于春天收獲。每年春節時,二渡村村民不僅可以合家團聚,還擁有收獲的喜悅。從青菜頭到涪陵榨菜,一端是百千農戶的生計,一端是千萬百姓的餐桌。據介紹,目前二渡村已累計發展青菜頭種植面積2600畝以上,全村100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都種植青菜頭。亮眼的種植數據,同樣也是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有力注腳,農文旅融合的發展浪潮正源源不斷地為農民拓寬增收渠道。2024年,二渡村榨菜產業綜合收入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0%以上,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萬元。
在這里,游客可以參觀涪陵榨菜從培育種植再到研發加工的全流程。二渡村發揮涪陵榨菜集團、全國最大青菜頭選育栽培基地等優勢,打造了“科工農文旅學”相結合的榨菜產業特色鄉村旅游線路。植物工廠、渝東南農科院及二渡村新品種新技術栽培示范基地等是科研旅游的不二選擇,榨菜集團的榨菜陳列館、智能化生產線等為工業旅游提供機會,而青菜頭百畝農田畫則成為觀光旅游的很好宣傳。
如果說特色旅游資源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物質基石,那么節會經濟則是創收納新的有力抓手。二渡村積極探索節會經濟,承辦全國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訓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培訓班、涪陵百味評選、涪陵手工榨菜“TOP”排行榜評選、迎新長跑和籌辦涪陵榨菜國際博覽會等節會,與第三方合作打造二渡農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產業、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先后接待了多個考察調研團隊、外交官研修班等國際團隊、鄉村旅游及研學團隊。
咸菜,一種特別的中國文化,不僅是簡單的開胃小菜,也象征著鄉愁記憶。中國各地所產咸菜略有不同,對于涪陵人而言,榨菜那一口脆嫩或許就代表了來自家鄉的記憶。二渡村保護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讓技藝為鄉土文化發聲,滿足一次又一次舌尖上的牽掛,帶“二渡味道”突破地域與時間的界限。
文化不僅要守好,還要講好?;谡ゲ吮澈蟮奈幕瘍群?,涪陵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主體,打造以榨菜為主的“一村一品”文化活動品牌。十余年的腌菜壇被擺放在二渡村鄉情陳列館,無聲地講述著與燈火相伴的故事;戶外文化長廊描繪過去與現在,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從村口腌菜壇堆砌的景觀到沿線路墻繪再到農田里“世界榨菜之鄉”的大地景觀,榨菜文化深入到生活的角落。
鄉村天地廣闊,涪陵榨菜為二渡村帶來了無限的機遇與可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二渡村“三變”改革盤活了集體要素資源,充盈了村民的錢袋子。
“家里的老宅空置多年了,沒有人住,拆掉又太可惜。”涪陵區江北街道在二渡村開展試點,圍繞農村閑置農房“三權分置”試點項目,探索出了一條“村集體+合作社+經營業主+農戶”的發展道路。
基于“村企”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二渡村成立了“二渡原鄉鄉村旅游合作社”和“綠之創土地流轉服務專業合作社”,吸引農戶將閑置房屋使用權入股合作社,由村集體全資公司主導運營,引進業主自主經營,盤活利用閑置房屋,通過營利分紅推進參與各方受益。
在二渡村的有效運營下,一個個閑置房屋的“點”被用于發展文旅、休閑等第三產業,也串聯起了特色產業發展的“面”。目前二渡村已招進萬合歸居、北山故事、榨菜體驗館等多個企業興鄉團隊,也吸納了棲悟小院、鄉野茶食、第一村食堂等青年創業團隊成為二渡“新農人”,還吸引了“黎婆婆”手工榨菜返鄉創業,為二渡村發展增添了活力,折射出了閑置房屋盤活后“包袱變財富”的改革之效。引進的“鄉野茶食”更是一開業就成了網紅打卡地,只用一個半月時間就收回了投入成本。